当前位置:首页>医院概况>医院文化>精神文明  

“我与医院同行”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展示(32)——三十四载荣康路:一片丹心筑医魂

发布时间:2025-09-05    文章来源:老年精神科 高丙路    点击量:
老年精神科 高丙路
我的座右铭:
谨以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中的话自勉:
“人最宝贵的是生命。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。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:当他回首往事时,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,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……”
荣康,是我挥洒青春的地方;
医者,是我终生不改的身份;
党员,是我永远挺立的脊梁。


       我出生于河南省长垣市佘家镇。父亲执教四十余载,母亲是淳朴坚韧的农村妇女。离家那天,父亲叮嘱我:“人生路要敢拼敢闯,靠自己去走。”这句话,陪伴我走过与河南省荣康医院共同成长的三十四年。
一、初入荣康:青春启程
      1991年7月1日,十九岁的我走进荣康医院。那时的荣康,位于白马寺旁,院落方正,占地一百五十亩。大门正对巍峨的大礼堂,东西两侧延伸出两条主干道,东侧矗立着三层病房楼,南北排列着“苏式”青砖瓦房;西侧多为家属区,每家门前都有一片菜地,烟火气息浓厚。
       七月炎夏,蝉鸣蛙声、晨钟暮鼓,交织成我最鲜活的记忆。领到第一个月工资——一百三十多元,喜悦难以言表。同事们种菜养花,傍晚炊烟袅袅,周末相聚观影、打牌、跳舞……那段岁月,简单而温暖。
二、求学奋进:自我突破
       入职荣康之初,仅有中专学历的我,内心既有欣喜,也有迷茫与彷徨。经过半年的沉淀与思考,我毅然决定继续求学,提升自我。于是,一套成人高考教材成为我每日伏案的伙伴。
       语文尚可应付,理解与掌握并不算难;英语因有些许基础,也勉强跟得上。但数学却成了我前行路上的一块巨石——许多公式、定理如同天书,几乎无从下手。我没有退缩,反而如蚂蚁啃骨头般,一点一点地啃、一句一句地琢磨。幸运的是,病区那时收治了一位高中数学老师。我如遇救星,每每解题受阻,便谦卑如学生般向他请教。那位老师耐心细致,常为我拨云见日。
       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,在我入职两年后的1993年7月,终于收到了洛阳职工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。同年9月,我办理停薪留职,重新踏入阔别已久的校园。
       我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,因此倍加珍惜。我所读的是中文秘书专业,陆续修习《现代汉语》《古代汉语》《现代文学》《古代文学》《写作》《秘书学》《逻辑学》《中共党史》等二十多门课程。它们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,更深刻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与艺术修养。
       课余时间,我几乎全部泡在图书馆,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文学作品。至今仍清晰记得,《穆斯林的葬礼》中梁君璧与梁冰玉之间动人心魄的命运纠葛;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里那片黄土地上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尊严;还有来自台湾的散文集《月是故乡明》中的《爸爸的赠言》一文,以温润而有力的笔触,教我思考如何成为一位有温度、有智慧的父亲。这些文字,如灯如炬,照亮我日后育子成人的路。
       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,古人亦云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。如今回首,虽欣慰于那段拼搏的时光,却也不免心存遗憾:若是当时能读更多书,该多好。
三、行政历练:笔耕不辍
       一份辛劳,一份收获。1995年8月,我从洛阳职工科技学院毕业后,被院党委安排至医院行政办公室担任干事,自此开启了与文字相伴的行政生涯。
       院办公室作为医院运转的核心部门,事务繁杂、责任重大。我主要负责秘书工作,起草各类文件和报告。尽管在校期间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,但初入实战,笔下文件仍显稚嫩。每当看到经领导批改后“面目全非”的稿子,总不免感到惭愧。我深知自己经验尚浅,于是下定决心,将每一篇被修改的稿件视为学习的机会,逐字、逐句反复揣摩:为什么领导用这个词?这句话为何要这样调整?在不断对照和自问中,我慢慢领悟到公文写作的语境与分寸。所谓“近朱者赤”,在持续的观摩和思考中,我的思维层次和写作能力也逐渐提升。大约两年后,一次谈话中,领导肯定地说:“小高的写作水平确实进步很大。”这句表扬,让我暗自喜悦,也更坚定了笔耕不辍的信念。
       在办公室的日子里,事务琐碎,但有两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。
       第一件,是医院首届工会成立之际,需紧急撰写提案工作报告。那天临近下班接到任务,次日一早就要上会研究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虽已有一定写作经验,但此类提案并无先例可循,压力之大可以想见。我明白,这份责任必须自己扛起来。面对各科室、病区提交的零散材料,我当晚匆匆吃完饭便赶回办公室,逐条梳理分类、拟定框架、组织语言。从傍晚到凌晨三点,一支笔、一沓纸,反复推敲逻辑、调整结构,终于完成初稿。九个小时连续鏖战,身心俱疲,却浑然不觉饥饿。次日清晨六点,我又提前到岗最终润色。准时交稿那一刻,如释重负,一夜辛劳仿佛都化作了成就。
       另一件事,是国家民政部组织编纂《国家民政工作五十年发展成就展》一书,我院作为河南省民政厅二级单位,需提交建院五十年发展成就总结。这份重要文稿的起草任务,落在了我的肩上。毫无头绪、压力如山——要将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凝练成条理清晰、内容翔实的报告,实非易事。那段时间,我终日愁眉不展,却也更坚定一个信念:既在其位,必尽其责。我频繁出入机要室,查阅档案、摘抄大事、比对核实、分类归纳,逐步理出脉络。历经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、润色,文稿渐具雏形。当最终稿经院领导审定并上报省厅时,压在我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。
在办公室这几年,我只是尽职做好分内事,却得到许多认可,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。2001年3月,我通过竞聘,被院党委任命为院办公室副主任(副科级),时年二十九岁,自此步入了医院中层管理岗位。回首这段笔耕不辍的岁月,苦乐交织,却终是成长中最扎实的阶梯。
四、重返临床:脚踏实地
       正当我踌躇满志、准备在新的管理岗位上奋发进取之时,2002年11月,我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,我未能继续担任院办公室副主任一职,而是重新回到病区,成为一名临床护士。十年奋斗所获得的副科级职务归于原点,我又回到了职业生涯起步的地方。尽管心中难免落差,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我没有抱怨,也未消沉,依然全力以赴投入新的岗位。
       有一次,病区派我外出接诊。刚到患者家门口,就看见他正端着碗吃饭。突然之间,他情绪激动,将手中的大瓷碗猛地朝我们砸来。幸好大家及时躲闪,未被击中。随后,患者又骂骂咧咧,手持棍棒和石块追赶我们。我们迅速躲进邻居家中,而他转身将救护车的危险报警灯砸毁。面对这样一位疾病急性发作、失去理智的患者,我们没有退缩,最终齐心协力将他制服——这位体重两百四十多斤的彪形大汉,被稳妥安置于床上,约束保护后安全接回医院。
       还有一位优抚对象徐某,家属常年不来探视。他脚底生满厚厚的老茧,走路时疼痛难忍,几乎一跳一跳。或许是出于岗位职责,也许是内心那份不忍,我主动借来手术刀,小心翼翼、一层一层为他削去脚底茧皮,直至平整。徐某走路不再疼痛,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。他是一位精神衰退、从不言谢的患者,那一刻却破天荒地对我说了声“谢谢”。
       无论在什么岗位,爱岗敬业、脚踏实地,始终是我坚守的人生准则。重返临床的经历,让我更深地理解:真正的价值,不在于身处何位,而在于是否用心、用情、用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。
五、十年磨剑:终成医者
       我始终相信居安思危、未雨绸缪的力量。即便在行政岗位工作期间,也预感前路未必平坦,于是毅然选择继续求学。2002年8月,我考取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,并于2004年12月顺利毕业。紧接着在2002年9月,考入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(大专),2006年7月毕业。求知的脚步并未停止,2007年3月,我再次考入该校临床医学专升本阶段,于2010年1月完成学业。
       2007年12月,我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,次年4月被选派至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修临床精神病学。这段经历为我重返临床奠定了坚实基础。2009年1月回院后,我正式投身于精神科医疗工作。同年10月,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,2010年4月被聘为住院医师,2016年4月晋升主治医师。2023年2月,被任命为业务副主任,2024年6月获聘副主任医师。
       自2008年4月至今,十七年来我一直坚守在临床精神科一线,始终以“急病人之所急,想病人之所想”为准则,兢兢业业,踏实前行。这些年来,共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二十余面、表扬信数封,每一份认可,都让我更加坚定从医的初心。在众多治愈案例中,最令我自豪的是以下两位患者:
其一是一名曾辍学两年、三次住院、多方求治效果不佳的年轻人。2020年第四次入院时由我接诊。我仔细梳理既往病史,深入评估当前状况,最终制定出以心理治疗为主、药物为辅的个体化方案。通过一次次真诚的沟通与心理干预,逐渐融化了他内心的冰封,解开症结。住院第四十一天,患者顺利出院,并奇迹般地重返校园,从初二下学期续读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一年半后,他以超过录取线8分的成绩考入全市最好的高中。而在今年高考中,他取得了544分的成绩——对于一个曾自我放弃、几乎丧失学习机会的孩子来说,这无疑是医疗带来的希望之光。

       另一例是高中二年级下学期突然发病的患者,早期表现为躯体不适、幻觉、焦虑抑郁等。她曾在省会接受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,但效果有限。尽管带病坚持读完高中,并以607分考入一所985高校——但要知道,高一时她曾位列全校理科前二十,原本具备冲击清华北大的实力。大学四年她仍未系统治疗,毕业后工作两年,病情急剧加重,几乎走向轻生。2021年7月,她慕名前来就诊。我为其制定了以药物为主、心理为辅的治疗策略,不断调整方案,持续进行心理疏导。九个月后,她症状显著改善,重返工作岗位;治疗两年半时,基本达到临床痊愈。
       行医至今,我始终铭记医学誓言,将治病救人视为天职。每当见证一个个被疾病困住的生命重新找回希望、回归家庭、重返社会,那份由衷的自豪与成就感,便让我深切感到:此生能成为一名医生,何其有幸。
六、党员本色:勇担使命
      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我始终牢记初心与使命。每当组织召唤,必当义无反顾、奋勇向前。1998年,医院需选派人员赴贫困农村开展帮扶工作。尽管新婚不久,我仍毅然告别家人,响应党的号召,深入条件最为艰苦的山村,投身扶贫一线,毫无怨言。
       2022年,新冠疫情突如其来,形势危急。我再次主动请缨,两次奔赴疫情防控最前沿,不畏艰险、冲锋在前,最终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。这些经历,真切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、顶得上去的担当精神,展现了甘于奉献、对党忠诚的崇高觉悟。
七、我与荣康:同心同行
       自1991年7月入职至今,我已在这片热土上走过三十四载春秋。三十四年来,我始终不忘初心、力求进步,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。这条路虽非坦途,却始终向上延展——无论处于事业的高光时刻,还是经历曲折与低谷,我始终以平和之心面对,积极进取,不怨天、不尤人,执着于脚下的每一步。
       在这段岁月中,我亲历了医院的跨越式发展:投资三千余万元的改扩建工程,使老院区面貌焕然一新;医院整体搬迁,实现了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提升;二级甲等、三级医院的成功创建,极大提振了全体荣康人的信心与士气;而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的启动,更为我们指明了新征程的奋斗方向。
       作为荣康的一员,我虽身处平凡岗位,却始终竭尽所能、不负使命。展望未来,我愿继续以昂扬的斗志、饱满的热情贡献智慧与力量,与医院同频共振,为荣康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助力呐喊、砥砺前行!

 

上班时间服务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投诉咨询:0379-63789089      优抚政策咨询:0379-63769958      
门诊服务平台:0379-63769888    医疗业务咨询:0379-63769986
其他时间服务电话 18203793068   

地 址: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路490号  邮 编:471013 传 真: 037963783580 
版权所有:河南省荣康医院 E-Mail:hnslyrkyy@126.com 咨询电话: 0379-63769885


备案号:豫ICP备16017761号-1
豫公网安备410304020002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