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健康科普  

当亲情对话陷“文字迷宫” 医生呼吁“有话直说”

发布时间:2025-08-20    文章来源:洛阳晚报    点击量:
      最近,“文字讨好症”这一话题登上热搜,引发网友热议。不少人发现,自己在网络交流时,会不自觉地使用叠词、语气词或表情包,只为让文字显得更亲切、不生硬。不光年轻人如此,老年人中也不乏“文字讨好”的现象。
一条消息改两遍 就怕给孩子添麻烦
      68岁的李老先生说话做事向来干脆,可现在跟儿子发微信,却变得犹犹豫豫。那天,他想让孙子暑假回来住几天,就给儿子发微信。他先写了“儿子,让孩子暑假回来住几天”,看了看,觉得太直接,删了。又写“儿子,爸想跟你商量个事,暑假能不能带孩子回来待几天?”还是觉得不妥,再添了句“要是你们忙,回不来也没事,别累着”,末了又加上个咧嘴笑的表情包,这才发送过去。儿子看到消息,心里不是滋味。他知道父亲一辈子要强,现在发消息却像怕得罪人似的。
      这样的场景,并不少见。张女士给女儿发消息,想让她帮忙买瓶降压药,消息写着“闺女,你要是不忙的话,能不能…要是忙就算了,我自己也能去”。女儿后来跟人说:“看我妈发的消息,总觉得她在跟我客气,心里特不是滋味。”“老人一辈子习惯了替别人着想,年轻时候照顾老的、拉扯小的,到老了跟子女发消息,更是把‘怕添麻烦’刻进了字里行间。”河南省荣康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李晓红说,他们是怕话说重了,孩子不开心。
过度“讨好”伤了自己也远了亲人
      “说白了,‘文字讨好’就是用太委婉的话说正常事,心里总在怕对方不乐意。”李晓红解释,这跟平时讲礼貌不一样,礼貌是客气,过度讨好是把自己的需求藏起来,生怕被拒绝。
      老年人的“文字讨好”有自己的特点。他们很少用年轻人爱用的叠词,更习惯说“可不可以”“行不行”“不行就算了”这类商量的话,还会特意加个太阳或鲜花的表情,就怕文字显得太生硬。
      从心理层面看,这背后是老年人对人际接纳的渴望和对拒绝的恐惧。“随着年龄增长,老人社交圈变窄,对亲情的依赖更明显。他们怕自己的要求给子女添麻烦,更怕被拒绝后心里难受,才会在文字上反复琢磨。”李晓红说。
      适度礼貌地表达需求,能传递善意,让交流更融洽。但过度的“文字讨好”,可能带来不少问题。“最直接的影响是降低沟通效率。”李晓红说,更重要的是,还会造成精神内耗,时间长了容易引发失眠、情绪低落。还有些老人,干脆啥也不说了。“怕被拒绝,索性把需求藏起来。子女以为老人啥都不缺,慢慢就少了关心,一家人反倒生分了。”李晓红说,“这就更得不偿失了。”
远离“文字讨好”家人要搭把手
      怎么避免让老人陷入过度“文字讨好”呢?李晓红建议,老人和子女都得做点改变。
      对老人来说,合理的需求不用藏着掖着。对子女来说,耐心陪伴老人,及时有效沟通,尽量满足老人的合理要求。
      李晓红建议,能见面聊就别只发微信。“面对面说话,有表情有语气,哪怕话说得直点,对方也能感觉到你的需求。实在见不了面,打电话也比发信息更能传递真实想法。”做子女的,也得多留个心眼。要是父母发消息总带着“行不行”“没关系”,不妨主动问问,别让客气把真心挡在外面。李晓红说,家人之间的相处,真诚比客套更重要。这样,交流才能更直接,更轻松,更有效。
      
      李晓红,副主任医师,河南省荣康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,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。曾在北京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及河南省精神病院进修学习,发表精神科专业论文20余篇。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强迫症、焦虑症、恐惧症等神经症,以及失眠、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、更年期综合症、老年期精神障碍、癫痫、器质性精神障碍、酒精依赖及伴发的精神障碍等。
      坐诊时间:周一下午 周四上午(专家212诊室)
      咨询电话:0379-63769907

 

上班时间服务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投诉咨询:0379-63789089      优抚政策咨询:0379-63769958      
门诊服务平台:0379-63769888    医疗业务咨询:0379-63769986
其他时间服务电话 18203793068   

地 址: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路490号  邮 编:471013 传 真: 037963783580 
版权所有:河南省荣康医院 E-Mail:hnslyrkyy@126.com 咨询电话: 0379-63769885


备案号:豫ICP备16017761号-1
豫公网安备41030402000211